Businessweek裡有篇文章提iPhone的BOM Cost大概是4G美金200,8G美金220(根據之前的經驗,媒體和分析師的得到的成本數字通常都高估)。另外Techcrunch提到iPhone一個周末預估賣了70萬台,如果用4G每台$499的數字估算,蘋果三天至少賺了兩億美金。
這兩天國內新聞都在說iPhone熱賣的背後是靠台廠支撐,連帶的是一拖拉庫iPhone概念股的價格上揚。有趣的是,對照國內的媒體每個零件都說得出來是誰家的東西,Businessweek在同一篇文章中卻提到iPhone的硬體不知道是誰做的,他們懷疑是鴻海做的但是又沒證據,還說鴻海去年有疑似壓榨(工廠)勞工的記錄。鴻海在國內可是一堆優秀人才擠破頭想進去的優秀公司耶!至於國內那些獲利微薄的硬體零件無名英雄們就更別提了,老外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東西是打哪兒來的。
Mobility Weblog裡則提到semiconductor.com拍了一段iphone拆解的影片,拆完的旁白說"這些元件沒甚麼特別..." 然後Mobility Weblog自己又加了一段註解接在這句話的後面,說"iPhone當然還是有特別的地方啦,就是軟體" ,而那段影片原先的結尾是說Apple的行銷很厲害。
另外有人說iPhone是難得一見的工業設計,也有人不甘示弱的說我們也有相抗衡的類似產品。但是蘋果的工業設計、人機介面是從1976年一路累積到現在的經驗,這是學的到形,但很難學的到意的東西。軟體和人機界面的結合,配合小處著手的設計,會讓長得很像的東西用起來就是不一樣。
iPhone的價值在哪裡?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在整個價值體系裡面又站了什麼位置?想一想以後再看看媒體的報導,其實蠻有意思。不過也許對一般人包括我來說,iPhone的真正的價值,跟明年才會在亞洲推出的iPhone一樣距離自己太遠,股票的價值才是王道阿。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