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2009年年中開始,就陸續有蘋果即將推出平板電腦的傳聞。2010年開始這一個月內,在李開復和一些名人相繼爆掛之後,謠言慢慢變成真實。所有科技網站這一陣子紛紛發表他們對蘋果平板的規格預測,有人公佈他們拍到的偽"第一手照片",有人開賭盤猜產品名稱,有人說他掌握具體的證據這個產品將會如何如何,加上Steve Jobs在發表會前幾天說這將是他一生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產品,更讓大家的期待到達了頂鋒。若要說iPad 是本世紀以來推出前最受注目的科技產品前三名,恐怕一點也不為過。
經過"平淡無奇"的發表會後,很多人都失望了,一些專家認為了無新意,科技網站上網友謾罵之聲不斷,大致上都是對規格和功能失望,認為這只是一台超大號的iPod Touch。而失望的主要理由,不外乎iPad除了電子書這個早就知道會推出的服務以外,所有發表會中DEMO的內容都是老梗,此外不支援多工、不支援 Falsh格式、電池不能抽換、沒有照像功能、沒記憶體插槽、沒有XX插槽等等也廣受硬體玩家抨擊。
但仔細想這些問題真的是問題嗎?
嚴格來看上面的那些問題,"不支援多工、不支援Falsh格式、電池不能抽換",iPhone也都一樣,除了Flash那項之外,通通都不是問題。iPhone不支援Flash長久以來就被抨擊,只是逛網站不是iPhone主要功能,所以問題沒那麼嚴重。而Steve Jobs不只一次在發表會中提到"拿著iPad,網路就在你手上",不支援Flash,等於臉書裡多數有趣的遊戲都玩不了,看網站只要碰到Flash的地方就是一片空白,在強調上網容易的iPad中,這算是蠻嚴重的。不支援多工其實還好,對大眾使用者來說,有沒有多功其實沒差。電池不能換這一點,既然待機可達三十天,看影片上網可連續十小時,電池能不能抽換真的一點也不重要。
至於照像功能雖有必要,但iPad不是手機,體積不適合隨拿隨拍,頂多玩視訊或擴增實境的應用中會用到,但這些都不是大多數人有迫切必要的功能,況且iPad是蘋果第一款既不是手機也不是筆電的行動裝置,還有很多使用者、軟體服務和硬體端之間整合的事情待觀察,把不是那麼必須,又會增加成本的照相鏡頭先暫緩,延後到以後的機種推出,是可以理解的。
至於沒SD插槽,沒HDMI、沒XXX介面等等等,如果從這種"沒XXX"的角度思考,就太不了解蘋果了。蘋果本來就是崇尚減法哲學的公司,即便是筆記型電腦,去年之前蘋果的筆電也都沒有讀卡機。兩年前推出的Macbook air既沒有有線網路,也沒有光碟機,完全不符合當時一般筆記型硬體業者的"加法"(功能多就是好)思考邏輯。那些瑣瑣碎碎會增加故障率與退修率,又不見得人人都用的到的插槽,對蘋果來說都是非必要的。更何況Steve Jobs在發表會一開始就取笑市面上的Netbook只是比較便宜的Notebook,根本沒差異性,他要做的不是那種產品,所以iPad這種定位介於電腦與手機間的行動裝置,就更不需要這些東西了。這些問題,其實都符合蘋果一貫的邏輯與作風,只是跟一般玩家的邏輯不同罷了。
而比硬體最重要的軟體服務方面,有人覺得DEMO的東西都是老梗,我一點也不覺得,老梗在新舞臺上面表演就能變新梗。就Apple本身提供的服務來說,除了音樂這種依靠聽覺的應用不太會有差異之外,無論照片、影片、上網(扣掉不能看Flash網頁的缺點),還有新增的電子書服務,在 iPad上絕對會有最佳的操作體驗。而這些都還不是最棒的,更棒的還是在第三方工程師開發的各種應用程式。發表會中示範了好幾款不同的應用,其中EA示範的Need For Speed賽車遊戲,已經告訴所有人iPad新CPU的強大3D處理能力,遊戲今後在 iPad上絕對會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發表會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不是遊戲,而是其中一段由一人工作室所示範的 brushes繪圖軟體。這軟體在iPhone上本來就有,但iPhone螢幕小,畫圖其實不是那麼方便,但在螢幕大的iPad上就不同了,brushes讓iPad搖身一變成為絕佳的數位繪圖板,這對喜歡隨手畫插畫的人真是再方便不過了。我看了一下手上的 iPhone軟體,想像他們在iPad上運行的樣子,即便是最簡單的功能如尺規也會變的完全不一樣,更不用說那些要看字的軟體,例如可以上 PTT的Nally Touch使用上更將會友善。
本來就有的強大的應用體驗變的更佳,在結合場所以後,更多的想像空間就出現了。和小筆電相比,iPad更有攜帶彈性。只有薄薄一片待電又夠久,可以家裡面拿來拿去,在客廳和房間是上網機、娛樂遊戲機、數位像框和電子留言板,上廁所的時候變成讀報機,在廚房打開食譜應用就變成食譜機,外出通勤時就算是無3G版本,也可以拿來做電子書用,也可以看影片,這些iPhone都做得到,但iPhone優勢在即時、短暫時間的應用,有比較多時間的時候iPad會是更好的選擇。
而從硬體開發者的角度,iPad無疑是適合用來作為操作、顯示介面的延伸攜帶式面板。用iPhone上的App控制電腦、家電等硬體不是新鮮事,但 iPhone畢竟是手機, 手機是比較個人的東西,不太可能放著讓全家人或工作場合中的同事共同使用。 iPad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本質上就是適合很多人共同使用的裝置。不管拿來當成遙控器操控裝置、或作為監測的顯示面板都很合理。對商店而言,可以用來展示商品型錄,效果可能還比一般的數位相框和顯示器都要來的好。
從產品面看,跟所有單一目的為主要訴求的產品(PMP、電子書、MP3、數位項框)相比,iPad的每一項單一功能,即使沒有超過,至少也都是接近那些單一目的產品領導者的功能品質。更何況,iPad有最佳的使用者介面,以及擴充性極大的應用軟體與各式數位內容庫,都不是任何單一訴求產品可以比的。
昨天看到一個老外的評論我覺淂很中肯,他說Digg和Raddit 網站的網友這兩天把iPad罵翻天了,這代表產品一定會成功。那兩個網站都是高端使用者聚集的地方,後者更是美國軟硬體頂尖阿宅的集散地。就像wii從來也不是純粹電玩迷的最愛,卻是全世界最風行的遊戲機一樣,iPad不是要討好那些人,也不是要討好(台灣密度特別高的)硬體高手、重度玩家,它只是一個讓家裡面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用最簡單輕鬆的方式享受數位生活的裝置而已。想買規格強大好硬體,有一堆界面、支援各種影片格式和可以安裝一堆傳統軟體的人,還是等Acer/Asus出微軟系列的平板再去買比較實在。
看著大病過後瘦巴巴的賈伯斯在台上操作產品,有人說他老了鈍了,我覺得他還是不斷的在創造驚奇。只要賈伯斯還在的一天,蘋果的獨特魅力絕對不會是任何公司能取代的,即便Google會從另一種完全不同於蘋果的角度快速追趕上來,但要達到終端使用者這一層,Google還需要一些時間。看完整場DEMO,我對這個產品的期待完全不亞於當初對iPhone的期待,甚至更高。看完發表會,我覺得iPad的驚奇在體驗,所以驚奇要真正等到產品上市才會開始。平板很多硬體廠都有能力做出來,但人、機、應用能無縫結合的,現今的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蘋果了。
iPad也許完全不是革命性的新產品,但在我看來,卻是近年所有蘋果產品裡面軟、硬體、服務各方面整合度最高最成熟的一款產品。即便在台灣買到的是不帶電子書、影、音以及某些軟體服務的閹割版iPad產品,我想我還是會買一台,放在家裡當萬用裝置。至於出門,我會考慮買Google Chrome+台灣品牌的"真‧Netbook"(這種顛覆使用經驗的產品,到時候還是會被硬派的硬體玩家罵翻吧)。
歐,整場發表會我最喜歡的投影片是這張,這是蘋果的魔力來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