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去北美館參觀了<莫內花園>展覽,曾經在很多地方走馬看花看過不少莫內(Monet)的畫作,這次有影片和導覽加持,感受和之前大不相同。
莫內是如同科學家一般的畫家,一輩子都在觀察光影,然後在畫布上進行他的實驗。為了捕捉一瞬的光線,莫內會按時在同一個地點慢慢等待,然後像獵人一樣快速的出手,把看到的光影用他的方式在畫布上記錄下來,永遠不滿意,永遠都在探索與進步。
多數印象派畫家終其一生默默無名,莫內在生前就已經有知名度,還有法國總理克里蒙梭做他的知音兼後盾,不過命運還是對他開了個玩笑。早年生活困頓,家人拒絕往來,老婆骨癌早夭,金主時有時無,畫風不受肯定。晚年名利雙收,衣食無虞,子女成群還坐擁私人花園,正當可以專心創作自己喜歡的題材之際,卻得了白內障喪失視力。莫內不是幻想派畫家,是光影科學家,當顏色光線完全分辨不出的時候,打擊一定是無比巨大。
這次主題是莫內花園,以晚期自家花園的作品為主,下面的三張圖片來自北美館的網頁介紹,大致就是這次展覽的樣貌。
從展出作品中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得白內障前後莫內畫風的差異,患病前可以感受到像空氣般的透明感。患病後筆觸變化多端,用色和線條相對沉重,甚至有些畫作整張都是刺眼的亮黃色和紅色。晚年他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對自己白內障看不見那幾年的作品極度不滿意而大量銷燬,這次有幸還能看到一些病重時期的作品,當時線條筆觸甚至用色,已經有一點點接近一輩子疾病纏身的梵谷了。
我最喜歡的莫內作品其實並不在這次展出的範圍,是這張他畫自己老婆和兒子的作品(Madame Monet and Her Son),雲彩的光影、草地的味道、人物的動態和構圖,統合起來真是隨意卻精準的神作。他在第一任妻子卡蜜兒過世後就幾乎不碰人像,興趣也完全轉到景物和光影,這次以晚期作品為主當然不會有這張,不過展覽沒有,不代表現場沒有,紀念品販售區有一堆這張圖片的授權商品。
這個檔期的北美館除了莫內之外,二樓的<時代之眼-台灣百年身影>攝影展也很值得一看。雖然名為台灣百年身影,不過這項展覽實值展出的作品時間範圍超過百年。現在有很多手機軟體都可以模擬老照片的樣子,不過真的看到老照片感覺又是一回事了,這張台南熱攔遮城的照片歷史就超過一百年,用珍貴來形容好像還不夠。
展覽從1871年蘇格蘭人的台灣遊記開始、到日治時代的生活、國民政府戒嚴時期的浮光掠影,一直到這十年間的攝影師創作,要了解課本以外的台灣歷史,影像比文字更能傳達出直接、強大的力量,很多事情(特別是政治事件)不久前才發生,現在看來都充滿了戲劇感與荒謬性。
跟莫內花園相比,這一項展覽動線稍微有點亂,不過對台灣的庶民歷史以及影像有興趣的朋友,絕對會意猶未盡。
p.s 莫內花園展到2011/6/6、時代之眼展到2011/6/26, 有帶小孩的家長還可以去地下室的Koko自然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