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年間唱片業不只經歷一次產生巨大的改變,前20年實體音樂載體相互替代,後10年虛擬檔案慢慢吞蝕了實體載體。Paul Resnikoff 引用美國唱片業協會的資料,用圓餅圖忠實呈現出30年間美國唱片業的變遷。 雖是美國的資料,就趨勢上來看,除了發生時間的早晚不同,全球唱片業的變遷大致上也是如此。
資料的起始點1980年還是個黑膠唱片獨大的時代,錄音帶還只是小眾的商品,而8軌錄音帶也有市場。
隨身聽的盛行讓錄音帶很快的獲得了過半的市佔率,1985年是錄音帶的巔峰期,不過錄音帶風光時間很短,在那之後就慢慢被CD給鯨吞蠶食了。
1991年CD市佔率正式超越卡帶,唱片市場進入一黨獨大的CD黃金期。 在2002年,CD的市佔率竟然高達95.5%。
就在2003年發生了一件很關鍵的事 :Apple正式推出了iTune音樂下載。從此,CD銷量開始一厥不振,去年在美國市佔率正式低於50%,取而代之的是下載。
整個圖串聯在一起就是下面這張GIF動態圖(若不會動請直接點選圖片),從黑膠、錄音帶、CD到數位檔案的更替,30年一轉眼。
下一步會是什麼? 國內的kkbox幾年前就推出訂閱後可在不同裝置上連線收聽的服務,國外的趨勢似乎也越來越朝向這種模式發展。五年後除了黑膠玩家之外,大概不太會有實體音樂這回事,甚至虛擬的音樂檔案存在電腦這件事,可能都只會是過去式,到最後,屬於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將只剩下音樂清單,這音樂清單甚至不存在收聽的裝置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