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去了一趟上海,除了拜訪一些人外,也因工作有幸能去世博看一些東西。不過屬於工作的事就不提了,想說的是對著個城市的粗淺印象。因為這陣子超忙,沒時間看相關書籍,除了稍微看了一些世博展館的相關資料外,對上海整體印像幾乎可以算是模糊的,去之前對世博的了解比對上海的了解還多的多。
很多朋友在上海工作過,也有現在還在那裡的,大部分都說上海跟台北差不多,只是水準有待加強,某些電視台的新聞節目中常常有上海台商的報導,不過蠻樣版的,看過馬上就忘了;另外一些印象來自於最近世博會的熱炒和一些部落客的文章,不過印象比較深的是去年在國家地理頻道看到[波登不設限]裡的上海,主持人的英式挖苦味在那一集裡面充分展現。
不管是聽來的、還是網路上、電視上看到的,都沒辦法比上親眼所見。到了上海之後,我只能說這幾年出國很多次,去過不少地方,上海是讓我在很短期間內印象最深刻、打從心理面感到驚嘆的兩個城市中的其中之一。
上海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它聚合了太多元素,東方、西方、中國、台灣、傳統、現代全部都有,而且不像台北發展近乎停滯,上海是一個已經很巨大,卻還在不斷在進化的城市,持續的吸取來自全世界的知識和養分,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同時卻保有很多感覺像時空錯置的人事物的地方。
剛到時朋友接機,在他的車上看上海覺得像香港。不過當天晚上下了車到外灘閒逛,驚奇直擊心坎裡,照片的外灘、電視裡的外灘和實際站在外灘,是完完全全兩回事。即便在歐陸、美國看過很多西式大樓建築,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會還是讓我非常地驚訝。當時列強不知道是抱持著比賽還是什麼心態蓋了這些房子,每一棟風格細看都不一樣、唯一一樣的是每一棟的完美做工。
建築本身已經很美,對岸浦東那些近10年甚至近5年才蓋好的現代化高樓,和這些建築形成視覺上的強烈對比,加上夜晚的黃埔江與燈光,更讓這些上世紀的古典華麗增色不少。
外灘的後面有一條街都是品牌旗艦店,看過的沒看過的,義大利、法國、瑞典、日本、美國的通通都有,可惜行程太緊錢也不夠,只能在計程車上用眼睛逛。
面對外灘的是陸家嘴,這幾天也抽空去了原汁原味的蘋果官方旗艦店一趟。坦白說旗艦店沒什麼特殊的,台北類似的店非常多,只是沒那麼大,蓋的沒那麼漂亮。旗艦店參觀者不太多,服務員卻非常多,去的時候工作人員與顧客比例幾乎是1:2,裡面的東西有少部分台北買不到,但更多台北有的周邊那裏並沒有。
蘋果旗艦店讓我有點失望,但蘋果所在地的陸家嘴是第二個讓我感到驚奇的地方,扣掉那座很不好看的地標東方明珠塔,站在天橋上會以為自己在東京新宿新區,四周都是冷冰冰的現代化大廈,這是21世紀的上海,距離對岸一百年前的外灘,只有一站地鐵的距離,平價百貨、高價品牌在這裡聚集。
陸家嘴往南一點的八百伴附近沒什麼特色,某天跟大陸朋友約在那裏吃晚飯,感覺跟台北某些不新不老的區域很像。
我住在浦西,住的地方有點像80年代中華商場還沒拆掉時的台北。整天馬路上就是叭叭叭叭叭叭,喇叭聲絡繹不絕,計程車什麼顏色都有,到處都有人吵架,衣服晾的亂七八糟,也看的到隨地吐痰的人,這些東西很混亂,不過也很熟悉,除了隨地吐痰以外,其它東西都跟老台北很像,只是程度上更吵更亂,這些景像,只能在80年代台灣電影新浪潮導演們的電影裡頭才能夠看到了,除了公視偶爾撥出那些電影會引出一些記憶之外,大致上那些都已經被遺忘了。所以在上海看到這些場面,並不會特別反感,或者說和小時候的經驗很像,反而有種親切感。
離住的地方不遠是豫園,是個老建築混合老屋拉新皮的觀光區,充滿了濃厚的(當代)中國味,規模很大,不過我對這裡沒什麼興趣,只是看到Zara、Häagen-Dazs、Tesco和鼎泰豐、南祥饅頭店混合卡在這些古味的建築裡面感覺很有趣。這裡更多的是中國風的紀念品店,當然是吸引老外的地方。
到了世博園區附近,有一區都是老舊的住宅,市政府似乎有意用圍牆把這些有點亂的建築和世博隔開,另一區像極了現在的淡水和桃園林口比較新的地區,一棟棟新建的高層住宅,連建築的外貌都幾乎跟淡水桃園的新建物一樣,到了晚上也一樣冷清。
在上海也看到很多之前在台灣盛極一時、吸飽了錢跑掉,或是經營不善徹底消失的店紛紛出現。有的改了個名字,或是用同一個名字但和台灣開不同的店型,也有一些幾乎是兩岸零時差,例如全家的代言人是五月天,連廣告都一樣。
走馬看花的看了上海,終於了解這個城市為什麼會被二十世紀初的日本作家以及年輕的網民被稱為魔都。全世界的人都在這裡找機會,好的壞的新的舊的什麼東西都看的到,只是這次沒機會到太多地方,又因為是工作,只帶了一台很傻很輕便的傻瓜數位相機和手機,之後如果有機會,會再帶台好一點的相機來慢慢逛吧,這是很好拍照的城市。
不過即便上海讓我驚喜連連,回到台北還是感覺舒服。比大型建設,我們只會和上海這樣的城市越差越遠,甚至會被遠遠的拋開,但一些細節與服務,還是自己家裡好。幾個月前韓正市長來台北,官員招待他去101,當上海已經有N棟或高或矮,規格類似的建築的時候,帶他去看101,似乎有種野人獻曝的感覺。我們唯一贏他們的是那種小而美設計,以及舒適感和親切的服務吧,至於那種東西會在哪裡? 在街道巷弄裡,不在101。
Recent Comments